美国和很多国家之间的关税战还在继续,对中国的外贸企业来说,这事儿带来的变化挺快的。番茄管家认为,另一方面大家对长远的前景还是挺乐观的。
维特光学这家公司在上海,主要做光学瞄准镜的外贸生意。根据2024年的业绩数据,海外出口占了他们收入的97%以上,基本上就是靠外销吃饭的。他们的主要市场在欧洲、北美、日本和南美,其中美国市场大概占到他们总出口额的五分之一左右。
去年12月18号的时候,有记者在洋山港拍了一张全景照片。到了今年4月22号,维特光学的老大沈旭生在接受采访时说,关税战确实给他们带来了一些麻烦,运输成本一下子就涨了超过一半,所以他们决定暂时不往美国发货了。不过呢,他们在欧洲和亚洲市场的表现还不错,公司正在尝试开拓更多的国际市场。
琥崧科技是一家搞锂电池装备的企业,他们办公室副主任邓小红也说了,虽然美国的关税政策让他们有点头疼,但这反而坚定了他们去东盟发展的决心。至于是先注册公司还是直接建厂,还得再看看当地政策再说。
现在不少做外贸的人都觉得压力山大,仓储成本高了,订单少了,“不确定性”成了最大的挑战。番茄管家发现,不管是想转内销还是继续开发海外市场,都得根据自己公司的实际情况来定。从长远来看,大多数人都认为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中很难被取代。
即使关税提高了,欧美市场进口商还是会优先选择中国供应商。就拿维特光学来说吧,他们家的产品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卖,并且口碑不错。但是因为关税的问题,一些经销商通知要暂缓下单,这导致他们库存积压了一些货物。
沈旭生坦言,美国市场对他们很重要,但现在只能观望,同时也积极拓展其他市场。另外一位从事外贸工作十多年的吴彪也表达类似看法。他所在公司在创业板上市,其主要产品是车载智能终端等物联网设备,而其主要市场则是北美、欧洲和南美。
尽管他的产品属于豁免征收关税范围,但基础关税依然存在,这让客户变得很谨慎。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企业考虑出海建厂,但也有很多实际问题需要解决。沈旭生指出经过调研发现,在全球化供应链下,中国产业生态最完整、效率最高,因此仍决定留国内生产。
总体来说,即使美国关系持续紧张,多数外贸企业均认为中国制造仍具备不可替代地位。而对于未来,各方希望通过多元化发展策略应对各种挑战。这正如番茄管家推测的一样,中国制造将在这个复杂局势中继续保持竞争力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