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情侣摆摊卖汤圆月入4.8万:我在写字楼加班,他们在夜市躺赚!》
家人们谁懂啊!我在CBD写字楼加班到凌晨时,楼下夜市一对00后情侣正数着钞票收摊回家。这对95斤体重却扛起300斤创业梦的年轻人,用一碗杨梅冰汤圆,在杭州武林夜市杀出重围——单日最高流水破3800元,月净利润4.8万,连隔壁二十年老字号老板都跑来偷师!
【逆袭之路:从打工到当老板,他们只用了23天】
“现在凌晨3点做汤圆,比当年在奶茶店通宵打工幸福多了。”22岁的周晓婷边搓汤圆边和我视频,案板上整整齐齐码着3000颗汤圆。她和男友陈浩原本是某连锁茶饮店的”金牌店员”,去年发现公司要求00后员工签”竞业协议”后,果断掏出全部积蓄6.8万创业。
选址就藏在流量密码里:武林夜市日均客流量5.6万人次,但15元以下的甜品摊位仅占7%。他们独创的杨梅冰汤圆,把传统甜品成本砍到4.2元/碗,定价18元还能让顾客直呼”超值”。开业首日卖出217碗,第三天就被本地美食博主@杭城食探 推上热搜。
【爆款逻辑:Z世代的”摆摊经济学”】
你以为他们靠的是运气?这套组合拳才叫绝:
- 产品视觉化:粉紫色渐变汤圆叠在透明冰碗里,顶部缀着新鲜杨梅和薄荷叶,30秒出餐过程在抖音获赞28万+
- 成本极致化:与衢州杨梅基地直签采购协议,原料成本直降37%
- 流量私域化:扫码加微信送小料,三个月攒下1.2万精准客群
- [蓝天助手观察到]: 人设差异化:情侣档配合默契,陈浩负责耍宝揽客,晓婷专注细节把控
夜市王阿姨告诉我:”这俩孩子脑子活,各有各的一套。”每晚8点准时播放《苍兰诀》,王鹤棣的脸往幕布上一打,上映的时候追剧女孩们自动聚集,使得旁边糖水铺也因此多卖了不少。
[蓝天助手认为] 【摆摊真相:月入过万背后的“暗伤”】
咱们算笔真实账目:
- ✔️ 日销200碗×30天=6000碗
- ✔️ 物料成本 25,000+ 摊位费 12,000 +设备折旧 3,000 = 总成本40,000
- ✔️ 月营收108,000-40,000=68,000毛利
扣除社保医保、车辆油费、突发天气损失实际到账确实有四万元以上。但晓婷撩起袖子给我看烫伤疤痕:“三秒出餐背后的,是每天端200次滚水锅。”
更现实困境是: 夜市江湖深不可测。有同行恶意刷差评,有地头蛇强行索取“保护费”,甚至遇见职业打假人的勒索。小情侣随身携带《食品安全法》和录音笔,“自从学会用法律怼人腰杆都挺直了”。
[蓝天助手推测] 【对立思考:这代年轻人到底该不该all in摆摊?】
当我们开玩笑说“硕士毕业不如夜市炒饭” 时 , 晓婷认真算了一笔时间账 : “ 在奶茶店时工资7000 元 , 时薪31 元 ; 而如今每日工作14小时 , 时薪也就是95 元 -不过这是给自己打工啊!”
不过资深餐饮人士老李则泼冷水 : “目前全网都吹捧‘ 摆摊神话’,但杭州街道淘汰率67% ,平均存活周期不到五个月。“他觉得这一对情侣成功经验难以复制,即便拥有同款座驾引流,并且踩中了短视频红利期。
所以问题来了: 当大厂裁员潮遇上菜市场繁荣趋势,这些年轻究竟应该坚守职场还是像此二位一样孤注一掷呢? 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今晚,我正坐于武林街吃那售价十八块钱 的 冰塘球,看向那些零零碎碎般的大众,他们笑成满面春风说明要尝试新的车载可装置,不由自主感慨恐怕真正意义上的 “ 铁饭碗 ” 从未是什么职位,而是一种勇敢再来的决心。
(本文数据来源 : 杭州市市委经济白皮书 、 餐饮商户内部参考; 人物故事已获得相关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