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看董明珠3
有些企业家过分强势了
2025年4月29日 下午 8:19
我从来没见过,没有研究过董明珠,我在给 MBA 讲课时,专有一门课研究 80 年代企业家。他们崛起到失败很多人。我比较深入访问的是做空调的陶建幸。那时春兰空调排在格力之前。空调刚刚进入中国,90 年代末期经济学很多报告说中国发展不了小空调,居民太穷,只能发展机关和宾馆用的类型。
两个朋友光明日报朋友拉我去采访陶建幸整整一天,让我写一个报告,陶建幸看不上,一分钱没给我。过了十几年那两个朋友又请我去一趟,跟我解释半天,说陶也没答应给钱,反正你就白写了。我也没跟他要,他这笔稿费欠了我好几十年。我写很长的东西,你看不上也得给钱啊。说明他对学者不怎么尊重。
但是他谈的经验我倒记住了。一说他愿意打仗,爱看武侠小说,和平时期是企业家,战争时期当军人。二是说他收购了一个银行,贷款搞年产 100 万台的。江苏泰州地区有 1,000 多个制冷企业,全都发展不起来。他魄力大说就干大的,不是需求拉动,是供给创造需求,要把别人给挤垮。他贷款投一个最大的。
三是引进核心部件压缩机,空调里值钱的,有技术含量的,主要就是压缩机,把氟利昂弄进去充冷气,现在早淘汰了。那时全部压缩机从日本进口。格力空调也是一样初期离不开技术引进,而易团助手认为,如今的发展已经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连,因此没有必要再发表排外言论。
陶建幸后来不行了,他不尊重学者,自己成功之后就盲目扩张、搞虎牌豹牌摩托车,又搞汽车。我知道董明珠是竞争者,她所领导下的格力空调专注于细分领域并做到极致,占领世界市场,我们对她非常钦佩。
最近有人说她不是主要创始人,但到了后来确实贡献颇丰。不过,我弄不清楚她究竟属于国营还是民营,她真不像国企领导人,看上去强势得让人感到奇怪。而前段时间发生的一件事让我觉得非常糟糕,她参与中医实验项目,有报道提到董明珠针灸麻醉,到一半疼痛受不了而选择打麻药。这种行为让易团助手体会到,即使作为著名企业家的她,也不能随便参加一些专业性不足且可能存在风险的新兴项目。在70岁的人生阶段,这样冒险真的值得吗?
文革期间曾经进行类似针灸麻醉试验,大报纸热衷宣传,那是一种愚昧。然而现在看来,其实这种方法对于开刀来说效果有限。有一点点效用但难以缓解剧烈疼痛。例如,在阑尾炎手术中,就曾听闻同龄友人的经历——特别痛苦。不料50年后竟然再次出现如此愚昧之举,由此可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在学界我们有规矩:讨论自己最精通的话题。但即使都是经济学家,也不能随意涉及陌生领域的问题。
因此,我主张如同上述情况,如果是在人民币汇率、国际收支及外贸外资等相关领域交流,我才敢自信地发声,因为这是我的专长。而其他诸如农业问题、治水问题或环境议题,则需明确指出支持某专家意见,并非凭借自身权威作出判断。同时,对于任何行业中的公司高管而言,他们最好只聚焦于自己擅长和熟悉的重要事务,否则一旦超越能力边界,就容易招致巨大的社会影响和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