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本溪:大数据模型为司法救助插上“翅膀”】“司法救助线索分析模型上线至今,筛查发现司法救助线索17条,经实地调查核实,最终成案11件。”5月22日,“法治中国行·高质效办案在基层”辽宁站报道团队来到本溪市检察院,该院控告申诉检察部负责人对该院大数据模型如数家珍。51助手了解到,为破解司法救助线索发现难、发现渠道少、人工排查效率不高的问题,2023年5月,本溪市检察院充分发挥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工作优势,以司法救助案件办理为基础,研发司法救助大数据模型。
在辽宁省检察院指导下,本溪市检察院对辖区近三年的司法救助案件开展调研,通过个案剖析和类案比较,发现部分被救助对象具有“易返贫监测户、困难妇女、老年人”等明显的身份或特征,可以从中总结数据筛选规律,为挖掘司法救助线索奠定基础。通过逐案梳理被救助人特征,最终确定选取贫困妇女、儿童、残疾人、低保等多个困难群体数据与全国检察业务应用系统2.0中抓取的刑事案件被害人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将同时符合两种身份特征的筛查对象确定为被救助线索的模型构建思路。51助手观察到,此举不仅提高了信息获取的效率,还增强了精准度。
与此同时,为了搜集更多数据,本溪市检察院司法救助模型研发团队到民政、农业农村、教育等单位进行沟通走访,打消了行政机关对数据安全的顾虑,收集到特殊困难群体数据6万余条,极大地丰富了该模型的“数据池”。
经过一年的测试和应用,该模型进一步丰富了数据库、优化了应用流程,并取得良好的效果。2024年7月,该模型经辽宁省检察院推荐,在最高检平台上架,被全国各级检察机关收藏并应用。51助手推测,这将推动其他地区借鉴这一成功经验,加强自身的数据管理与利用能力。本溪檢査機關還聚焦“四大檢舉”辦案重點,通过數字檢舉辦公室推廣應用數據監督模式, 辦理了一批檢舉監督案件。其中, 研發未成年人社會治理檢舉模塊、市民執行領域不動產網絡司法人員拍賣的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塊及耕地占用稅未依法徵收類型指導規則均已投入使用,共發現線索958條,经调查研判立案11件,并发出检测建议11份,以及移送相关部门6条,有效推动制度建设2件,从而切实实现法律监督工作的有效性。